负能量:拿出这一年的惆怅与你共享
2013年年初,我的podcast——尘籁之声诞生了,栖居于这个网站,一圆多年的梦想。一年的时间,只有这屈指可数的几篇文字,诞生之初的激动也荡然无存,是该汗颜自己的拖延懒惰还是黔驴技穷的积累?这个梦想苍白得不能称为梦想,恐怕只是爱好罢了,拿不出一个满意作品的爱好而已。
2013年的最后一个双休日,双休是他们的,我只有单休。躺着床上,望着一屋子暖洋洋的冬日阳光,不想起床,不想上班。如果每周比别人多工作一天,一年多52天,三年多156天,姑且算别人工作三年的时间我工作了三年半,可这又怎样?上有行业先驱从小对本领域的耳濡目染,以多年为单位的差距恐怕要付出终身的弥补,下有合作环节视你的工作为边角余料,群体观念的偏差你永远都无法纠正。工作越来勤奋,生活却越来拮据,这样的床怎么起,班如何上?
2012年底开始背单词,7200的雅思词汇花了一年的时间才到80%,我是不是应该自我安慰幸好坚持下来了,半途而废的人多了去了。可是这样的进度何时才能达到出国学习的目标?我仿佛看到结婚生子的重担慢慢地压到我的身上,还有多少时日折腾?如果再不能飞,就只待压断翅膀。
关于读书的悖论,相信又怀疑。我一直自诩是个爱看书的人,也学学名人专家追溯下儿时的生活环境反思出自己现在行为习惯的背后成因。思前想后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难道是因为小时候没书可看(除了教科书之外)被憋得。吴伯凡老师说,爱读书的人常常不能成为成功者,只能成为成功者的幕僚。读书葬送了什么,导致了这样的不公?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纠正了人的劣根还是对本性的压抑?一个人本来就是囊中羞涩你说他勤俭、本来就无才你说他低调…勤俭是针对富人的,低调是针对成功者的,以德报怨是佛做的,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如何加冕这些高大上的精神名词?读书恰恰满足了这种精神幻想。难道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自我麻醉?这真是本年度最让我崩溃的推论!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被洗脑,文青都喜欢看什么书?杂文哲理观点论证小说历史自传励志,这些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一家之言,不可避免地带来个人倾向,历史也不免俗。一个寻找精神世界的群体遇到了一个卖弄自己精神世界的群体,于是一些躯壳和一些头脑融合了。我迫于工作需要大部分时间看的都是专业书籍,但私底下还是很青睐文青书籍的。难道我本质上是一个寻找脑子的“无脑者”?这又是本年度最让我忧伤的推论!
2012年底,我入市了,入股市了!自从毕业以来也一直在理财,包括定期储蓄、基金定投、保险,都是比较稳健的。但是从08年到现在,行情一直堪忧。这一年的股票赔了2%,在这个投机市场上这个赔率确实也不算啥。只是付出了一年的人力精力,不见起色,挺闹心的。
这一年除了岁月,什么都不见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