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的情怀
“喜欢写作的人,是幸福的,也是不幸的。因为写作,自身内部精神的感情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放大了,这种放大使你感到清爽透亮又痛苦不堪。“”写作“有一种郑重敬畏感,我更愿意称为”书写“,书写是一种瘾,这个”瘾“是很难形成的。
每历经一点人事,有所思考或感悟,甚至只是一些未成形无以言表的小心思,就有了书写的欲望。当只是一些小心思不构成领悟时,那种无处下笔的无力感很煞心情。
于是,为了丰满这些小心情,可能跑去豆瓣九点读点小品文,让自己快速细腻起来,能够敏感地捕捉到每一个细节。不同的文字散发着不同的频率和能量,那些充满”感“”情“字眼的文章最能调动身上同频率的血脉。如同认识一个几分钟,你大概就知道能和她成为多近的朋友。看到一本书的扉页,便能度量有多少读下去的欲望。
这时,全身的血液被一些文字调动起来,涌向脑海,嗯,大概这就是”头脑发热“”血气上涌“,甚至会激动如颤栗。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搜肠刮肚地把散落在各处的心情串联起来,恐怕还不够,准备google。
又犯难了,关键词是什么呢?你怎么样让google帮你找到一种情绪的共鸣呢?有点强”人“所难了。如同你想找个男朋友,去百合网设置各种条件搜索,不出意外也能搜出一票候选人来,可是你愿意在茫茫数据中筛选出一条或多条数据,使其所对应的人成为你的人生伴侣吗?
找”情绪“我也愿意”遇见“。
有些情绪还未理清楚,有些经验仍不够,有些措辞还欠琢磨,若下笔也只是寥寥数笔,让自己失望罢了,还不如就这样揣在心里觉得充实。鲁迅说”当我不说话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恐怕说得就是这种场景吧。(大师就是用来胡乱揣摩的)
有幸的是,翻开一本读过的书,看看年少写的日记,貌似情绪酝酿到了火候,竟也能伏下身来落笔。此时开始灵肉分离的神奇一幕,另一个我从肉身中徐徐升起,高高在上,俯视自己和周遭的生活,如同灵魂出窍。我像上帝一样看着那个小姑娘时而情绪亢奋,时而黯然神伤,解答着芸芸众生都面临的生活命题。眼下,她纠结,百转千回,将每一个细节放大,放大喜悦,也放大忧伤,时而清爽透亮,时而痛苦不堪,都是她一个人的战斗,自己对自己而已。
也许没有那么痛的领悟,没有淋漓尽致洋洋洒洒说得人心悦诚服。史铁生说”作家应该贡献自己的迷途“,我连个写手都不是,但是我的文字能引起一小撮人的共鸣,说一句”你把我想说的都说了“,就足矣。